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,许多检查者反映他们在检查过后,面对报告单上的许多专业术语、医学符号,一头雾水。那么,我们应该怎么看检查报告呢?
单看一项意义不大有些指标也有误差
健康检查是面对一个大多数人群的初筛,是存在误差性的。有些指标敏感性很高,有些指标本身就是处于一个动态水平上,检查测到的是它在那一个瞬间的数值,因此仅仅根据检查结果是不能直接下结论的,需要重复检测,或辅助于其他指标、其他检测,共同诊断。
以高血压为例,人的血压是波动的,检查时记录的是瞬间的血压,即使达到高血压的标准,也不能根据这一次血压确定为高血压病;再比如尿素氮是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,但检查者在检查前一晚吃得太过丰盛,蛋白质摄入过多,也可能造成尿素氮的轻度超标,这时需要参考肌酐的值,或过两日重新复查。
检查报告清醒对待
一些检查者看到自己的各项指标都没有超出正常范围,就以为万事大吉了,这样也不对。实际上,结果在正常范围,也不能完全排除身体潜在疾病的可能。如检查中会有一些检查者的检查指标处于“临界值”。对这些“准病人”,不一定要服药治疗,但饮食结构的调整、运动量的增加都是必要的。过一段时间复检时,要特别留意这些曾处于“临界值”的项目,如果通过一段时间的饮食、运动调整仍无法缓解,应立即就医。
责任编辑:cj
真正治好病人的不是冷冰冰的医疗器械,而是医生的医术、爱心、责任心。
对病人认真负责就是好的医德,绝不让患者多花一分钱多受一点苦。
对每一位患者都细致入微,让患者能放心治疗、愉悦就医、康复出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