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了多年以为是发胖
河源农民刘梅娇在这次“广东省妇联妇女疾病免费检查与医疗救助爱心行动”中被检查出巨大盆腔肿瘤。因为家境贫寒,河源市及广东省妇联及时向她伸出援手,安排其到本次爱心活动的泰安地区唯一指定医疗机构——泰安京泰和人流医院全面接受治疗。
36岁的刘梅娇是河源东源县骆湖镇骆湖村人,22岁那年嫁给了邻近灯塔镇玉井村的老黄。11月23日,她和自己的丈夫、父母来到泰安京泰和人流医院,这是她30多年来第一次离开河源出远门,原因是她的肚子里发现了一个长达40公分的椭圆形肿瘤,而刘梅娇一直以为自己隆起的肚子是身体发福导致。
曲折人生
穷得生小孩也要借钱
“如果没有你们的公益检查,我们女儿还什么都不知道,瘤子要是越来越大爆炸了怎么办?”刘梅娇的母亲用自己的淳朴理解表达了对女儿的担忧,并拉着人流医院医生的手表达着感谢,而一旁的刘梅娇因为语言的障碍,一个劲地在笑。
刘梅娇的人生充满着曲折。她的父亲说,1974年刚出生的时候,女儿健康好动,但是两岁那年突然发高烧,乡下的治疗条件就耽搁了,结果出现了小儿麻痹症致终生残疾。退烧以后,父母发现自己的女儿左手左腿开始不听使唤,说话也不利落。也正是因为这种疾病,刘梅娇读书后一直被村里的同学们嘲笑,“瘸子”、“结巴”、“大舌头”这样的说法无情地打击着女孩的心。五年级的时候,她决定不去学校读书,留在家里帮着姥爷放牛。“因为放牛主要是和动物在一起,可以少点接触到人。”刘梅娇的父亲对记者表示,因为家里孩子多,她下面还有三个弟弟,经济上很困难,所以刘梅娇就这样辍学了。
13岁以后,放牛、帮家里做一些家务是这个女孩最主要的事情。她习惯于一个人呆着,因为说话不清楚所以经常几天都不愿说一句话。到了22岁时,在农村这是一个老姑娘的年纪了,女儿也不能永远跟着父母过啊,家长们开始求助一些媒人。但是村里人都清楚刘梅娇的情况,男孩子都对她拒而远之,直到隔壁镇上的老黄出现。老黄结过一次婚,比刘梅娇大11岁,他这个人的性格也是沉默寡言,只知埋头干农活。老黄家里也一直很穷,只能勉强糊口,他前一个老婆就是不能忍受贫穷,出去打工后就再也没回来。
刘梅娇见到老黄后,就认定了他,不图人不图钱,就看重他老实巴交,而离开自己的村子,也可以少一些人对她指指点点。于是,1996年刘梅娇搬到了玉井村,虽然没有领证,但是按照农村的习俗算是嫁给了老黄。
婚后第二年,刘梅娇就生下了一个女儿,但是在生完小孩后肚子也没见小下来,隔壁邻居还误认为是又怀孕了。缺少医学常识的老黄和刘梅娇也没想到去医院检查,老黄说:“那时候家里穷,主要就忙着糊口,住的是破瓦房,家里只有三亩地,上面还有两个70多岁的老人要养。”刘梅娇的父亲说,老黄家穷得连生小孩的钱都没有,女儿生孩子不顺利,还要他找亲戚朋友借钱,带女儿上东源县医院剖腹产,而这一次也是刘梅娇此前惟一一次离开农村。
公益检查
发现肿瘤后丈夫觉得“完了”
2002年,刘梅娇的女儿五岁了,她没有做上环等节育措施,也一直没有避孕。老黄和她想再要一个孩子,但是迟迟怀不上。在当地的卫生所里检查,医生告诉刘梅娇,她的输卵管堵塞,需要做通液术,可是治疗的结果并没有带来孩子。因为家境很穷加上小儿麻痹症后遗症造成身体行动障碍,所以家人也没有太在意,从此就再没有做过任何检查了。
四年前,刘梅娇一家的生活相对好转一些,靠山区扶贫国家拨款5000元,亲友再帮忙凑钱盖了一栋80平方米的水泥平房,雨水天可以不再漏雨。刘梅娇的女儿也很健康,懂事而且聪明好学,60多人的班上一般都是前20名。老黄除了种田外,也在邻近的镇上找点泥水工、杂工做一下,一个月可以能挣700元左右,这样可以供给女儿书本费、食宿费(目前在中学住校,每月开支200余元)。
真正治好病人的不是冷冰冰的医疗器械,而是医生的医术、爱心、责任心。
对病人认真负责就是好的医德,绝不让患者多花一分钱多受一点苦。
对每一位患者都细致入微,让患者能放心治疗、愉悦就医、康复出院。